话语权崛起,“左岸”新力量“春糖”蓄势出击

据《2024—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,同比下降13.33%,酱酒产能在近六年首次出现负增长。
与此同时,茅台镇的中小酒企大面积停产,宣告着酱酒已经从“野蛮生长”彻底进入“淘汰赛”的关键期,那新的“看点”又在哪里?
纵观酱酒格局,仁怀、习水和古蔺呈三足鼎立之势。其中,赤水河“左岸”在今年屡屡登上话题“热搜榜”——从红花郎赞助央视“春晚”、郎酒“三大事业部”调整升级,到仙潭酒厂被收购传闻……不难发现,“左岸”在行业的话题权重不断增强。
如果从产业格局的维度来看,在“浓酱双优”的政策催化下,古蔺产区不仅是“酱香第二产区”的有力角逐者,更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品牌梯队和产业链,这预示着“左岸”或将从酱酒话题中心向新的“价值中枢”跃迁
“左岸”多维度崛起
2024年,200亿郎酒回款、出货双创历史新高;今年以来,郎酒在品牌、营销上动作频频,展现出极强的进攻势头。
2024年,仙潭整体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49%。此外,名酒研究所(ID:MJYJS2024)还了解到,仙潭酒厂也将借“春糖”发布战略产品,并大规模邀请全国品酒师和经销商客户共鉴新品,发力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意图明显。可见,之前的收购风波已基本平息,企业的发展势头正盛。
在行业普遍承压之下,“左岸”为何能逆势而上?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,“左岸”崛起是有支撑和多维度的。
从项目投资来看,2023年,九坝、天富的100亿级项目在古蔺产区相继投产;2024年,川酒集团的永乐基地、力酱庄园等项目稳步推进。
从社会贡献来看,2024年,古蔺全县规上酒企实现产值265.5亿元,同比增长8.7%;酒类行业入库税金57亿元,同比增长30.6%,呈现出较强增长势头。
从产区实力来看,2024年,古蔺产区的持证酒厂87家,规模以上酒厂 27 家,年产能达18万吨,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。
从产业链角度来看,古蔺产区的酒类包材产业也实现“零突破”,补上了短板。
综上所述,古蔺产区采取“扬长补短”的策略,正在形成集种植、酿造、储能、包装、销售和消费于一体的完整生态;这也支撑着赤水河“左岸”在酱酒产业的话语权全面崛起。
品牌舰队成型,“左岸”新力量蓄势出击
产区和名酒是相互赋能的。优秀的产区“基本面”,必然是有强势的品牌在托举。
郎酒,高举“左岸”旗帜,以全国化影响力发挥“龙头”的引领效应,不断提升着“左岸”在行业的话语权;作为“腰部”梯队的中坚力量,“川酒十朵小金花”之一的仙潭酒厂手握“潭酒”和“仙潭”两大品牌系,年产能达3.5万吨,在业界被誉为“隐形的酱酒大王”。
此外,在“金字塔”的底部还有赤渡、羽丰、桂康、江潭窖等酱香品牌积极寻求发展机遇。
由此可见,“左岸”的品牌舰队也逐渐成形。更重要的是,在“头部”郎酒的引领下,其他品牌也迸发出进攻欲望。其中,创牌于1982年的老牌酱香“仙潭”酒在梳理自身品牌资产后打出“赤水河左岸,老厂酱酒”的定位广告语,旗帜鲜明地为赤水河“左岸”注入新力量。
丘吉尔说: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。”如今,在“左岸”话语权崛起的背景下,“仙潭”蓄势出击也是有章可循。
从竞争的基础来看,“仙潭”的基本面优秀。
首先,有历史优势。仙潭酒厂是新中国成立初第一批大型酿酒厂,61年酒厂酿造史从未间断。
其次,有品质优势。仙潭酒厂地处赤水河左岸,除了得天独厚的酿酒生态外,还有「桃花潭水藏」「空心阳发酵」「两次回坛调」等工艺为品质差异化保驾护航。其中,“仙潭”在1982年创牌后就屡获殊荣,包括1985年荣获“四川省优质酒”称号,1989年荣获“中国国家优质酒”称号,1993年在香港国际博览会上获“国际特别金奖”等。
第三,仙潭酒厂的3.5万吨基酒年产能力、4万吨老酒储备和8万吨原酒储能正是当下酱酒品牌竞争的“利器”。
▲仙潭•天青20
从竞争的时机来看,当消费谨慎和行业向下时,正是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时代。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的数据显示:2024年,酱酒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,同比增长4.35%;实现利润约970亿元,同比增长3.19%。不难发现,当行业调整步入“深水区”,酱酒品类呈现出“量减利稳”全新特征,这既说明酱酒的韧性,同时,也折射出酱酒市场正在向名优酒和优势产区集中。那么,在这个背景下,厚积的“仙潭”也到了薄发的关键点,正在成为“左岸”崛起过程中的新力量。
2400亿的酱酒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,“仙潭”能否在这个“水大鱼大”的市场搏击风浪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▲3月21日,仙潭酒将举办“左岸酱香•仙潭归来|全国品酒师代表共鉴仙潭酒”活动
▲3月22日,仙潭酒将举办“左岸酱香•仙潭归来|仙潭酒品牌上市发布会”

评论(0)